教育技术学专业(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软件制作实习大纲

2007-07-24 00:00:00

一、指导思想与目的

在学生学习软件基础课和专业课后,已初步形成专业知识结构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通过软件制作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作为软件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软件制作后,主要使学生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了解和掌握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

2.熟悉和掌握软件开发工具的应用方法;

3.融汇、贯通几年里所学习的软件基础知识和软件理论知识;

4.综合运用所学软件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软件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和提高与设计群体合作、相互配合的工作能力。

二、内容与要求

    软件制作以实际应用中的小型题目为主,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或者几个学生合作,各自独立完成,要有明确的分工合作。要求学生能把软件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实际开发和设计中,根椐不同的题目类型选择一种或两种开发模式,完成从系统定义、软件计划、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直至运行/维护的软件生存期的全过程。下面是具体的要求和具体内容。

    具体要求:

    1.强调过程连续性、完整性

    依据软件生存期原理开发软件是保证软件产品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进行,从而积累开发大工程的经验和方法。

    2.强调模型的明确性

    生存期模型是系统开发项目总貌的一种描述,同时给出软件开发项目的一个降低风险的结构。不同的开发模型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适用范围。因此,根椐实际问题的类型和要求能选用正确的软件开发模型进行开发。

    3.强调文档的完整性

    文档是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图文资料,它是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各类文档既是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成果和总结,也是下一个阶段实施的重要依据。

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的内容:

1.系统分析

2.软件计划

3.软件需求分析

4.概要设计

5.详细设计

6.软件编码

7.软件测试

8.软件维护

三、时间安排

三年级第6学期,共4周。

四、实践基地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实验室

五、指导教师配备与职责要求

    指导教师应以科学、认真的态度引导学生进行软件制作,保证软件制作的水平和质量。以下是对指导教师的具体要求:

    1.应由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软件制作实践经验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并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指导教师与学生可各自提出课题,双向选择,共同讨论确定课题。指导教师认真指导各阶段的设计要求和日程安排;

3.指导教师每周指导检查学生的设计进度和设计质量,解答学生设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每个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不超过8人。

六、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应认真按照软件制作大纲的要求去选题和完成;

2.学生应在一周内提交软件制作的详细计划。在四周后一周内提交结题报告;

3.学生应提交软件制作各阶段的详细文档;

4.学生应提交软件的程序源码和使用说明;

5.学生应提交关于软件制作过程中各阶段所遇到的问题、重点和难点以及解决的方法的叙述文档。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成绩的评定按百分制,由软件制作指导教师组成的小组讨论评定。

 

 

                                    (责任人:梁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