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进一步加强本科实验教学工作的意见

2007-07-27 00:00:00

 

华南师范大学进一步加强本科实验教学工作的意见

(讨论稿)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5]1号文件提出的两个坚持三个确立八字方针要求1,为了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在加速我校各项建设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校十一·五实验室建设规划,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现根据我校的特点和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就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我校本科实验教学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

1.充分认识实验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具有课堂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具有培育学生职业道德和激发潜能的强大优势和作用。

3.校院系各级领导必须把实验教学工作列入教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使实验教学工作在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中具有相应的地位。

4.校院系各级领导应把实验教学质量作为衡量校院系整体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实验教学改革作为评价校院系整体教学发展的重要指标。

 

二、强化管理,规范实验教学体系,切实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1.大力加强实验教学工作,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严格管理,保障实验环节的时间和效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2.为规范实验教学体系,各专业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精心设置实验课程,明确实验教学内容和任务,完善实验教学大纲、计划、日历、教案、教材等教学文件的配套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实验室及环境条件保障,健全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保证实验教学工作正常、有序、顺利地进行。

1 教育部[2005]1号文附件1提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建立综合性、设计性及研究性实验项目的准入制度,通过论证及审核通过的项目,学校将给与适当的经费支持。要求理、工科专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不少于80%,其他所有专业在增强实验意识和逐步开设实验课的基础上,也要创造条件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逐步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课程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必须有指导材料或讲义,并在实验前发给学生。

各院(系)应定期收集和整理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学生反馈信息以及效果分析的文字材料,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

4.建立本科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研究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5.完善实验教学过程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坚持实行集体备课、讨论教案、实验指导等制度,坚持首开实验的指导教师试作和试讲制度,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6.加强实验教材建设,注意更新内容,提倡使用高质量的新版教材,并积极开发新教材,建立实验教材评审和选用机制,严把教材质量关。

7.加大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网络虚拟实验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三、深化改革,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开展实验教学和改革创造条件

1.学校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划、政策文件和规章制度;确定专人分管实验室工作,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及时解决实验室遇到的各类问题,推动实验室健康发展,为提升实验教学与科研创新能力水平提供条件保障;把实验室建设成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科技成果开发及转化基地。

2.迅速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进程,加快实验室管理体制向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迈进的步伐,实行中心化、规范化管理,努力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全面共享。

3.加快文、史、法、管等学科的实验室建设步伐,以上学科应根据本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建立相关的实验室,配置专职管理人员,切实加强实验室的管理;音、美、体实验室要加大开放力度,逐步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4.全面加快构建智能化、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技术平台,包括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网络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读卡通电系统、远程记录使用系统、实验室安全动态管理系统等,切实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更好地为实验教学服务。

5.加强学生实验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利用实验室技术和设备优势,实行实验室提供选题,或学生自带课题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实验室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师生提供全方位开放,提供优质和个性化服务,提供实验技术指导等;同时加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并设立开放实验室专项基金,充分提高设备资源的使用率。

6.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学改革立项机制,设立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专项基金,支持、鼓励教师和实验人员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取得实验教学改革、仪器设备研制开发、管理模式创新与研究成果的人员给予奖励,对取得推广应用鉴定或产业化成果的人员给予重奖。

7.设置相应的学分,鼓励、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假期利用现有实验条件进行课外科技创新实验和自主实验。

8.大力倡导和实施实验室与校内外各类实习基地的协作,建立互利、互惠、互赢的合作关系,发展、巩固和稳定实习基地,促进我校实验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9.加大专业实验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力度,鼓励开设具有一定专业创新性的综合、设计性实验。

10.进一步加强校、省两级示范中心管理工作,在充分利用示范中心的优质资源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基础上,继续建设一批有特色、质量水平较高且辐射面较广的校、省、国家级示范中心。充分发挥示范中心的示范作用,全面推动我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工作。

 

四、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

1.转变观念,把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提到与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高度。通过引进、在岗培训和传、帮、带等措施提升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实验教学队伍的稳定与健康发展;鼓励聘请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协助参与指导实验和管理设备,既可一定程度缓解实验指导师资不足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和实践能力的良好途径。

2.引入竞争机制,向社会广泛招聘技术人才。对工科专业,可适当放宽人才引进制度限制,通过引进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本科生,以及特殊行业如金工、机械、维修等富有经验的工艺技术人才到实验室工作,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实际操作指导和技能训练机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实行实验队伍专兼职并举,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实验队伍建设模式,打造一支机制灵活、适应性强、具有前瞻意识的高水平实验队伍。

4.重视实验队伍的继续教育,努力提高实验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学校划出专项经费用于实验技术人员的进修提高,形式可采取听课、培训、进修、研讨、交流、调研考察等多种途径。

5.学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对待,确保实验技术人员享有应有的待遇和福利。

6.学校对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系列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文章,以及在实验教学改革中所取得的成果应予以确认,并承认其工作业绩。

7.建立实验人员综合考评体系与晋升激励机制,职称评聘应加强教学业绩的比重,建立并完善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规范,对圆满完成各项实验任务,对改革开发新的实验项目、内容、方法手段,对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改进、研制,以及对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等工作,均纳入考评范围,计算相应的教学业绩分,运用奖惩制度确保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8.进一步完善实验系列职称级别,建议突破现有高级实验师职称的上限,设定教授级实验师。

9.恢复实验室工作经验交流会暨总结表彰大会的活动,拟两年召开一次,对改革力度较大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并将经验汇编成集。

 

五、树立质量管理观念,健全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保障体系

1.建立实验教学检查考核制度,完善实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做好实验教学质量的保障与监控;通过评估考核,把我校的实验教学条件、实验教学管理和改革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2.逐步将实验教学评估与学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相结合,把评估结果作为实验室投入、新专业申报、学科建设等有关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

4.在教学督导委员会下设立实验教学督导组,督导组将定期听课,检查实验开出情况,抽查实验教学讲义、教案,对专业实验课程的设置、实验教学质量评估、开放实验室制度的实施,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质量的提高等问题,给予指导性建议,并针对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