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团中央关于开展2006年暑期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让青年学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深入学习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激发青年学生成长进步、奋发进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青年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今年暑假,我校团委在全校招募130余名志愿者,成立“光动媒”特色教学推广社会实践服务队,通过暑期三下乡活动,把“光动媒”特色教学技术推向西部地区、广东省山区等地,用教育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光动媒”特色教学技术是我校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年逾70的退休副教授秦兆年与刘达莲近年的研究成果,是应用光学原理,设计制作动态教学软件,实现电教资源的综合利用,其中有一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该技术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节省教学经费,做到物尽其用,花钱少、效果好、易制作、符合国情,因而,受到各级各类院校和幼儿教育的欢迎。但怎样使该成果在广东省、在西部地区及全国推广,是当务之急。
为了发挥专业优势,使社会实践向专业化、研究化发展,此次社会实践重点发动我校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专业学生,成立由该院党委书记卓雄辉副教授和“光动媒特色教学技术”发明者秦兆年副教授夫妇亲自带领的服务队,前往阳春市开展主题为“以教支农,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暑期“三下乡”活动。
“‘光动媒’特色教学”推广服务队开展的系列活动,立足专业,紧扣主题,内容广泛,成效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活动被人民日报、中国老科协通讯、阳春日报、阳春电视台、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新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网、浪网及搜狐网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参与的大学生在此过程中接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做出了贡献,激发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主动性,增强了他们“以服务人民为荣”的荣辱意识。
筹备篇:未雨绸缪,准备充分,开局先拔头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确保此次三下乡活动顺利开展,我校团委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成立了筹备小组,从4月份就开始策划这次暑期下乡活动,并开展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为社会实践做了充分准备。
一、围绕主题,撰写方案,项目招标,勇夺第一
活动未动,方案先行,制定出一份好的方案就意味着活动成功一半。为充分地准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突出服务队特色,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从4月初开始撰写方案,经过数次修改、论证和先期实践,到7月初最终定稿,前后经历了近三个月的时间。
付出就有收获。在全校暑期“三下乡”方案筛选中,我们的方案在众多队伍的方案中脱颖而出,以91.44的高分获得了第一名。这是学校团委对我们队伍的充分肯定,这也使我们对自己的活动更加有信心,为我们以后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奉献爱心,积极募捐,为暑期下乡做好准备
捐赠电教器材、学习用品,是这次三下乡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这次“光动媒”特色教学技术推广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为了做好这项工作,5月初,我校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举办了主题为“展现爱心,放飞梦想”的募捐活动。他们在校园里掀起大型宣传活动,呼吁大学生奉献爱心,用实际行动支援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此次活动募集电脑7台,电视两台,投影仪两台,书本600余本,衣物1500件,其它学习用具若干。在暑期下乡中一并捐献给阳春市贫困地区,支援当地教育事业。
三、创造条件,先行实践,为暑期下乡积累经验
为了配合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关决定,我院以“三下乡”社会实践为契机,于今年4月份全面开展了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筹备工作。5月份,在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实现暑期社会实践科技兴农、支教扶贫,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群众带去实惠,我们服务队与广东省老年科技者联合会合作,于2006年4月与阳春市签订共建新农村三年计划备忘录,确定暑期实践事宜。另一方面,学校团委投入4万元购买软件器材,并在全校招募130余人志愿者,并对其开展了一系列“光动媒”特色教学技术培训活动,为暑期三下乡推广新科技打下良好基础。
活动篇:众志成城,服务人民,活动高潮迭起
一、“光动媒”新科技走进阳春,服务新农村
今年暑假,年逾70岁的
1、“光动媒”特色教学实验基地落户崆峒小学。作为这次下乡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2、春城街道“光动媒”特色教学教师培训班。
3、阳春市“光动媒”新科技青少年培训班。
二、以教支农,绽放智慧光芒
1、情系山区爱心大捐赠。结合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把募捐到的书本、学习用具等捐献给阳春市贫困地区和学校。我们赠书的目的,是想将更多的文化信息资源送到农村的孩子们身边,更是要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崇尚科学,持续那份对科学的热爱与执着。此外,我们还组成“电器维修服务队”,将学院替换下来的一批电脑、投影器、电视机等教学设备进行维修和维护,一并捐献给阳春市贫困地区和学校,同时也保证了此次社会实践的设备需求。
2、“体验式教学”系列活动。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还发挥师范专业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利用“光动媒”特色教学对当地农村中小学举办“体验式教学”系列活动。此次教学活动我们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任务驱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制作“主题式电子报刊”来开展的,在为期6天的体验式教学中我们开展以下专题学习:团队合作技术、信息获取技巧、PPT使用技术、电子报刊框架设计、摄影基础理论、户外摄影、Photoshop软件的图片处理技术,电子报刊整合设计及排版技巧。学习与学习之间环环相扣,承上启下,最终都服务于主题式电子报刊的制作。在教学活动的第6天我们举行了“体验式教学成果展示会”,展示会上学生热情高涨,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最令我们感动的是各小组都表达了六天来团队合作的感受以及和我们队员之间的深厚友谊。“体验式教学”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性地设计了教学结构,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提升了学生认识层次。
3、劳逸结合,展文体风采。为展示积极活跃、思想开放的个性,充分施展年轻人的魅力与才华,我们在每天下午下课后,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文艺方面,以音乐和游戏为主要形式,为学生营造轻松自在的心境状态;体育方面,进行了羽毛球、篮球、乒乓球以及足球的教学活动,也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文体活动的开展让中学生在快乐中增长了知识,极大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其创造一个展示自己艺术才华的舞台。
三、不拘一格,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宣传
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首先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深入普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之成为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推动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为营造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氛围,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中的新发展,我们在阳春通过专题展览、知识问答、文艺演出、讲座、板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分美丑,弘扬农村文明新风。
1、“让社会主义荣辱观走进千家万户”大型宣传活动。
2、召开研讨会,与当地青年干部共话社会主义荣辱观。
3、举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专题报告会。在“三下乡”期间,秦兆年老师分别为当地教师和学生作题为《扬“八荣”弃“八耻”见行动我与祖国共奋进》专题报告。针对教师的报告,秦老师结合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介绍了“光动媒”新科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广阔应用前景,鼓励广大教师行动起来,将科研成果运用到农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建设祖国做贡献;针对青少年的报告,秦兆年老师则以自身成长经历鼓励青少年应“笨鸟先飞,广取博材,持之以恒,勇于创新”。报告结束后,许多同学表示自己被秦兆年老师身上洋溢着的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为教育事业奔波劳累的奉献精神所深深感动,以后自己将更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实际行动践行“八荣八耻”。
此外,
4、“知荣明耻,展青春风采”大型文艺汇演。
5、传承优秀革命传统,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革命老区是广大人民群众学习革命传统的重要场所和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阵地。我们服务队于
特色篇:发挥专业特长,突出活动特色,开展专业化、基地化社会实践
一、用“光动媒”新科技,发挥专业特长为社会服务
二、把荣辱观与新农村建设有效结合在一起,
服务队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作为我们自始至终的使命,实现以教育支援新农村建设,让大学生在服务中增强“服务人民为荣”的观念。我们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图片展、专题讲座、文艺演出、宣传板报等形式,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同时,着力宣传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着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帮助群众了解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具体举措。
三、老年志愿者与青年志愿者相结合,共同为当地人民服务
此次社会实践,我们探索了一条老年志愿者与青年志愿者相结合的志愿服务模式。作为老年志愿者,
四、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团结队员齐心协力完成实践活动
服务队35名队员中有近一半是党员,其中包括我院党委书记卓雄辉、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秦兆年。在这次实践中党员同志切实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每一次活动的组织和开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更是达不到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在出发前可是波折不断,困难重重。但在我们带队老师的努力争取、党员同学的组织协调以及所有队员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党员带领着全体队员团结互助、认真配合,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以阳春市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光动媒”特色教学技术
“‘光动媒’特色教学”推广服务队以阳春市为主要实践基地,同时把100余名受过严格培训的志愿者优秀分子分散到赴其他各地下乡的社会实践队伍,由他们带动全队利用“光动媒”特色教学技术,增强他们“服务人民”的本领,同时把新科技送到了农村。通过这种模式,实现了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目的,支援了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六、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对口开展长期扎实深入的服务
根据团中央关于今年三下乡重点实施“千校万村服务计划”的要求,我们服务队联合广东省老年科技工作者联合会,与阳春市签定了共建新农村三年计划备忘录,并该市崆峒村崆峒小学建立“光动媒”特色教学实验基地,全部设备器材软件没有花国家钱,都是由我校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无偿赠送。该校运用“光动媒”新科技自制教学软件,使农村学校走向教育现代化,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多媒体教学。通过建立实践基地,实施“千校万村服务计划”,服务队建立起与基层长期稳定的密切联系,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和智力支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体会篇:成效显著,活动之后更知实践出真知
一、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
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青年知识分子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服务队同学通过扎扎实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情民意,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深厚的感情向人民学习,以谦虚的态度向实践学习,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吃苦耐劳品质。在火热的实践中陶冶思想情操,提升道德境界,增长知识才干,实现全面发展。
三、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为广大群众提供扎实有效的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当代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追求。同学们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用教育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发挥知识技能优势,饱含热情,竭诚服务,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真正做到自身受锻炼,群众得实惠。活动期间,我们共收到阳春一中、春城街道办事处、崆峒村委会等单位的三面锦旗和阳春市政府、阳春市科学技术协会的两块铜匾,我队被当地政府和群众称为“践行荣辱观的先行者,建设新农村的排头兵”
四、同学们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树立起在基层建功立业的成才志向。
基层对青年人才有着强烈的渴求,同时也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基层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广阔的发展前景,把个人的追求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起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成才志向。
此次“三下乡” 活动得到了学校团委高度重视,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卓雄辉亲自带队,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光动媒”特色教学技术发明者
三下乡实践活动已经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回顾整个活动,实践团全体成员感受至深的是:“社会是一个非常大的熔炉,每一个人只有进入这个大熔炉中才能锤炼自己、体现自己和完善自己”。华南师范大学“‘光动媒’特色教学”推广服务队的莘莘学子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将继续在“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的火热实践中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不断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积极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经受风雨,见识世面,检验知识,锻炼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