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目标意义: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们无论在生活方式、工作方式还是在学习方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尤其是知识更新的加快,学会学习成为人类所必备的知识,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接受较高教育的人群,学会这种技能更是义不容辞。
研究者也身为大学生,站在平等的角度观察,我们发现,目前,在大学生的学习中存在着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例如,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不懂得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很多人并没有把很多的精力投入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等。
身处大学生这个群体,我们为这种状况担忧,这是一个提倡终身学习的信息时代,而大学生讨厌学习、逃避学习的情绪却在悄悄蔓延,这两者是多么的不和谐!大学生将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如果是这样的态度学习,大学生还能担起社会的重任吗?
可能这些只是表面现象,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这样的情况到底有多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变这种情绪?如何使大学生真正掌握个性化的学习技术与能力?如何使大学生的学习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这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我们,而解决它,则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此项研究,通过大量大范围的详细调查,了解大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并借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做真实可靠的基础。
二、研究过程总结: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研究课题《信息时代大学生学习状况研究》的工作可以说是告一段落了。
整个过程中,我们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1)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尤其是问卷调查方法与数据资料的统计方法;
(2)查找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资料; (3)撰写文献综述;
(4)讨论调查问卷的实施流程; (5)设计调查问卷初稿;
(6)讨论和修改调查问卷并定稿;
(7)选择抽象方法、预试样本数大小与样本来源;
(8)发放问卷进行预试; (9)分析预试试卷及定稿;
(10)选择发放对象进行问卷发放及回收问卷;
(11)统计问卷数据; (12)选择方法分析问卷数据;
(13)撰写调查报告; (14)撰写工作总结。
这个课题的研究是由整个团队合力进行的,我们的团队在学习论的课程中成立,由01级和02级两个年级的学生组成,由于时间很难配合,我们充分使用了BBS和QQ群组等网络通讯工具,方便组员们进行学习交流和资源共享,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就是在网络上完成的。
回顾一整个学年中的研究工作,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对于组员们来说,这是第一次以学习团队的形式进行较为正式的科研,首先得自主学习研究方法的知识,建立对于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然后要在实践中运用上这些研究方法,收集整理和分析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最难的还要算是设计问卷了,这也是我们花费时间最多的阶段,如何设计问卷的结构、如何确定研究的变量和假设、如何设计每一道题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一系列的具体问题困扰着我们,求解的艰难让队员们的情绪一度低落,进度也停滞不前,甚至想到了放弃。在指导老师的鼓励和开导下,组员们终于再次鼓起勇气,尽力完成了余下的工作。
科学研究远比我们想像的困难,但我们很欣慰,在这个项目中,我们经历了很多学习中的第一次,并在实践中学习并巩固了很多知识,最重要的是我们到底还是坚持了下来,没有放弃。看到我们立项时写下的雄心壮志,对比最后的结果,我们又有些惭愧,有些失落,因为,结题时能交出的结果并没有预期的完美,我们只能完成问卷调查,而预期的访谈难以进行,只能遗憾的省去。记得中期汇报的时候已经有老师提醒我们进度缓慢会导致时间不足,但太理想的计划让我们盲目的相信自己,结果只能留下遗憾。由于研究过程中人员的变动,时间的限制,最主要是我们的经验与能力的不足,最后我们只能交出这份不完美的答卷。但是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课题,如果以后有组员有机会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还希望他能够将这个研究继续深入下去。
三、感想
科研,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大挑战,这一过程给我们带来了很丰富的人生经历。记得刚开始,没有任何科研经验的深蓝小组在指导老师贾老师和研究生李师姐的带领下,申请了《信息时代大学生厌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这个科研课题,开始了我们新的尝试。
一年来,我们做了很多新的尝试,并收获很大。
首先,我们深入了解和体验团队学习方式促使了我们更新和深化了我们自身的学习观念。在我们过去的学习生涯里,以自主式学习为主,极少有机会去体验团队学习方式。而在这个科研项目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都是以团队学习方式进行的,并且人数也超过了理论上的团队的数量,虽然中间遇到重重困难,但是我们体验过,经历过,对如何进行团队学习,团队学习的条件,如何处理团队中间遇到的问题等等,我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和体验。我们了解了头脑风暴法、群体名义技术、建立共同愿景、深度汇谈等一系列团队学习和交流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学习观念也得到了更新,了解系统思考,看《人是如何学习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加深了对自主学习的理解。现在,我们对学习方法的看法已经不再是那种狭隘浅显的观念,我们将会用我们的行动来继续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做科研并没有我们当时想象的那么轻松,科研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需要合理安排时间,需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的精神。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查找和翻阅了大量的新旧资料,在老师和研究生的指导下,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指导我们的研究的每一步,深深地感觉到,要保持其科学性,必须在每个环节都做到全面思考,反复地修改与完善,大胆尝试。由于我们的经验不足和能力与时间有限,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困难,例如:文献综述时,找到的资料零散,真正有价值的资料不多。制定问卷时,由于课题范围大,变量多而复杂,我们经过反复的讨论,设计题目,删除题目,修改题目,还是迟迟未能确定最终的问卷。使得研究的进程不断地拖延,小组成员的士气大大削弱。后来,我们曾一度想要放弃。最
我们深蓝小组的每个成员(组员蔡军辉已去实习)在研究的过程中的感受甚多:
陈雷蕾(组长):“真的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挫折中,我更好的体会了应该怎样做一个团队的领导,面对困难不应逃避,而需要的是迎难而上。不言放弃,这是这次宝贵经历中刻骨铭心的体会。”
肖 宏(副组长):“感谢深蓝,感谢深蓝的每一个队员,在最后时刻没有放弃,不管结果怎样,我们都战胜了自己。”
车伟坚(组员):“我们对学习方法的看法已经不再是以前那种狭隘浅显的观念,我们将会用我们的行动来继续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蒋林浩(组员):“第一次做科研,并且是在团队的合作下完成的,这难免让自己有了些许成就感。从设计问卷,多次修改,到初试,再到调动所有的人际关系,进行校园调查。收获还是颇多,至少由我们独立地完成一次科研活动。”
温小燕(组员):“做科研并没有我们当时想象的那么轻松,科研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需要合理安排时间,需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的精神。”
张 娟(组员):“大学生搞科研,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是一种挑战。这个科研也历经了一年的辛苦历程。不过最终我们终于的完成了研究。虽然其间辛苦不言其中,但倍感值得。”
罗柳明(组员):“让我获益良多的不仅是这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经验,还有整个小组的teamwork。不同于以往的分工合作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在这里,还包含有一种同生同灭、共同成长的精神。”
辛 珣(组员):“在这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更深刻地了解了科学研究方法与统计方法,也认真分析了身边的厌学现象,并寻找对策,相信这对我自身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感谢各位师兄师姐对我的帮组和指导。同时希望课题的研究成果能给更多的同学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