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2 、2003年和2004年12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同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以及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合作,成功举办了第一、第二、第三届和第四届“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来自内地、香港等地的法学、政治学、新闻学、传播学等专业学者以及来自新闻舆论监督实践第一线的有关媒体代表参加了四届会议。与会代表就新闻舆论监督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新闻舆论监督与中国新闻改革、新的媒介环境下的新闻舆论监督等问题,以及当年的重大新闻舆论监督个案等焦点事件,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前两届会议的部分论文已结集以《中国社会转型的守望者》(2001)和《舆论监督紫皮书》(2002)为名出版,第三、第四届会议论文正在出版之中。
2002的中共十六大强调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2003、2004和2005年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以推进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2004年2月试行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专节的形式确立了舆论监督在整个监督体系中的地位。这些无疑将促进党和政府、社会和新闻界加强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
本次研讨会继续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合办。本次研讨会邀请来自新闻舆论监督实践第一线的有关媒体代表和新闻学、传播学、文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相关领域的学者参加。
一、会议时间、地点安排:
1、 会议时间:
上午 下午
2、会议地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术报告厅,与会外地代表将安排在校内万年青宾馆和轮训公寓住宿。
二、会议内容: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和谐社会目标与舆论监督使命”。围绕这一主题,研讨会拟就以下几个分议题展开讨论:
1. 十六届五中全会后新社会环境下的新闻舆论监督;
2. 《党内监督条例》和浙江、江苏等地方实施办法对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
3. 新闻舆论监督与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4. 新闻舆论监督与中国社会转型和和谐社会建构;
5. 新闻舆论监督与中国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构建;
6. 新闻舆论监督与下阶段新闻改革;
7.2005年重大新闻舆论监督个案(如矿难隐瞒、商业欺诈)的征集与分析;
8.知识分子与新闻舆论监督;
9.新闻舆论监督与消息来源和诽谤侵权;
10. 互联网与新闻舆论监督;
11.跨地区和跨国新闻舆论监督;
12.外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历史、理论与实践。
三、提交论文:
请您在会议主题范围内或自己的研究范围内提交一篇论文,以便研讨会交流,参加者提交的论文经过筛选后将获得入选通知,并在会后结集出版。论文提交截止日期为2005年12月5日。请将论文发往电子信箱。论文格式为:中英文标题、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400字以内内容提要;正文、注释、参考文献、作者单位。
四、联系方式和联系人:
电子信箱:zhanriver@263.net ; zhanriver5772@sina.com
联系人:周红(电话:010-88567656);展江(电话:010-88567653)
由于筹备期较短,时间安排比较短促,请予谅解和支持。
第五届“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筹备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