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采访获奖代表,揭秘拍摄幕后故事

2008-12-01 00:00:00

本网讯(记者 龚映红、梁静霞) 在第四届“科讯杯”师范院校学生高清暨DV作品大赛颁奖典礼上,记者现场采访了几位获奖代表,请他们谈谈本届大赛参赛的经历和收获。

 

2008年度大赛作品奖”《缓慢下沉》

——“水底拍摄是最大亮点”

 

  记者:你觉得影片的最大亮点在哪里?

  孙静(《缓慢下沉》导演,中国美术学院学生):一个就是水下戏,因为之前都没有学生作品是在水下拍摄的。另外一个就是的两个主场景——抢救室和家里的置景,这两个景都是摄影棚搭建的实景,北京电影学院的院长看了我们的影片后就说,看不出来是摄影棚搭建的景,几乎就是和实景一样。

  在置景上,虽然之前有一定的经验,但这次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两个景同时搭建,从选料到搭景完成不到15天的时间,而且要预留出拍摄所需要的机位灯位,场景设置的比较大。

  记者:看得出来你们的片子是个大制作,你们拍摄投入了多少资金呢?

  孙静:保守估计有四万多,还有学院和老师动员了各方面的力量帮助我们拍摄这个片子。主要的资金都用于搭建摄影棚,用了两万多。

  记者:你觉得中国美院的作品与其他院校有何不同?

  孙静:主要在于美术方面,我们对于美的鉴赏能力比较强,对于构图、取景我们看的眼光与别的院校学生比较不一样,也就是我们比较善于发现美和展现美。

 

“最佳高清作品奖”《守望土楼》

——“借助高清设备传达更多信息”

  记者:听说你们是第一次制作高清短片,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们尝试使用高清设备进行制作呢?

  杨玉芬(《守望土楼》导演,漳州师范学院学生):因为目前民用高清设备也开始普及了,高清在广播电视领域渐升为主旋律,广播电视向着高清时代迈进,像今年的北京奥运会,都是全程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我们是影视专业的学生,应该走在前沿。而且高清设备对于细节的灵敏度很高,色彩比较丰富,169的构图容量更大,能传达更多的信息。

  记者:你们在制作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杨玉芬:有,由于我们第一次用高清摄像机拍摄,调焦、169的构图,对我们来说是新的尝试也是挑战。最大的困难在就是在后期采集。我们前期拍摄采用的是72025p的高清逐行格式,后期采集时,为保证画面的质量,我们不断尝试和转换了多种格式,为了力求采集最佳的画质.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心血,不过也收获了很多,摸索出了一套高清短片制作的模式。

  记者:高清摄像机对你们的影片制作有何帮助?

  杨玉芬:高清摄像机表现很好,我们所拍摄的画面清晰度高,色彩还原真实,细节解析能力强,真实还原了在青山绿水掩映下的神奇土楼的原貌。值得一提的是,在低照度的情况下,高清摄像机还能还原画面真实色彩,并且噪点低。

 

“网上我最喜爱的科普作品奖”《苏绣》

——“用三维动画充实表现形式”

 

  记者:说起科普片,很多人都会想到“探索发现”和类似Discovery的探秘类节目。你们是如何想到以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苏绣作为拍摄对象的呢?

  沈波(《苏绣》导演,苏州科技学院学生):作为苏州人,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把苏南文化发扬光大,如何才能告诉当代的大学生什么才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在我接触到DV之后,这种想法才真正的得以付诸实施。我希望能把《苏绣》作为切口,以此为契机使大学生们都来关注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记者:那么在你展示苏绣这种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在拍摄中或是后期制作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么?

  沈波:拍摄中遇到的困难还是比较大的。苏绣的制作工艺属于国家机密,有很多东西是无法还原和拍摄的,所以我们只好运用能想象到的一切辅助方式,如动画和三维模拟来完善我们的制作过程。还有就是苏绣中的技巧,如双面绣和三面秀都很难仅仅通过镜头的运用体现出来。这些都对团队的创造力和后期编辑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最佳院校组织奖

——“21部参赛作品获得16个奖项”

 

  记者:这届比赛中华南师大学生的作品在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飞跃,请问学校和学院在组织学生参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黄慕雄(最佳院校组织奖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我校学生是在传媒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华南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支持下参赛,大部分参赛作品得到示范中心横向课题经费的立项支持,并配备指导教师,这些措施为选送作品提供了数量和质量上的保证。

  本届比赛我校共有21部作品参与比赛,成为参赛作品最多的单位之一,并一举获得了十六个奖项。这是信息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立以来,师生参加全国性评比中荣获的又一佳绩,是深入开展综设及创新性实验教学成果的体现,这将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的工作热情,为学校及学院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你觉得华师学生的作品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呢?

  黄慕雄:华师学生的影视制作技巧和业务能力比较扎实,而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累积,相信他们作品的制作质量和思想深度都会有很大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