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国传播学论坛暨第三届全球传播论坛”征文通知

2009-05-07 00:00:00

        主办单位:中国传播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全球传播研究院 来源:中华传媒网 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news_view.php?id=2343

 

  20074月,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2007首届全球传播论坛暨上海交通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成立仪式”在上海举办。由国际著名传播学者、“媒介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创始人、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麦考姆斯教授担任主席,海内外250余位学界精英、业界领袖出席大会,共同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媒体传播:教育与研究”的主题,取得圆满成功。

 

  20086月,“2008第二届全球传播论坛”(’2008GCForum)在上海举行,由上海交通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美国普渡大学传播系和国际传播学会(ICA)共同主办,由国际著名传播学者、美国雪城大学休梅克教授担任主席,以“新媒体与社会变革”为主题,并呼应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活动,专设学生分论坛“传播凝聚力量”,吸引了海内外近300位嘉宾、代表与会,产生了广泛影响。

 

  200910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国际传播学会(ICA)、美国普渡大学传播系再次联手,并与蜚声内外的中国传播学会(CAC)合作,共同举办“2009中国传播学论坛暨第三届全球传播论坛”,珠联璧合,盛况空前,值得期待,敬请莅临!

 

  一、论坛主题

        e社会传播:创新、合作与责任

 

  分议题:

        e社会传播与全球政治格局

        e社会传播与全球经济危机

        e社会传播与全球文化变迁

    e社会传播与全球技术发展

 

  二、论坛主席

  大会主席:国际传播学会(ICA)主席帕翠斯教授

  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院长张国良教授;美国普渡大学传播系主任赛弗教授

  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中国传播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教授

 

  三、论坛组织

  主办单位:中国传播学会(CAC)、上海交通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GCRI)、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美国普渡大学人文学院传播系、国际传播学会(ICA

 

  四、论坛时间

  20091031日—111

 

  五、论坛地点

  中国上海/上海交通大学(详细会议地址届时通知)

 

  六、论坛语言

  论坛现场:中文和英文

  论文语言要求:同时接受中文和英文论文,但均要求附英文摘要

 

  七、论坛论文

  1、论文提交截止期为2009831

  2、联系方式: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王积龙博士

              论文邮箱:wangjilong2008@vip.163.com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200240

        联系电话:021-3420580834204595

        传 真:021-34205809

   3、论文标准格式要求见附件

   4、论坛结束后,将出版论坛论文集

 

  八、论坛规模

   正式代表300名,参加人员主要为海内外著名传播学者、中外有关政府部门要员、中国各高校相关院系师生、相关研究机构专家、相关企业高层主管等。

   热忱欢迎海内外学界、业界同行共襄盛会!

  

         中国传播学会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

   普渡大学传播系

   国际传播学会

   20093

 

   附录:本届论坛论文标准格式要求

   •正文:论点明确、新颖,逻辑严密,数据准确,文字精练。字数(含图、表与注释等)以10000-15000字左右为宜。

   •摘要:请用100-300字对全文进行准确概括。

   •关键词:请选用3-8个词或词组反映论文的主题概念。

   •注释:请一律采用尾注,集中排在文末(注释排在参考文献之前),序号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章,应以文章题名注释方式表明基金项目名称。

   •参考文献:请按论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集中列于文末,序号左顶格,每一条目最后均以实心点结束。

   •著录格式:

   (1)图书著录法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讫页.示例:

   [1]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89-190.

   (2)古籍著录法

   [序号][朝代]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讫页.示例:

   [2][]梁启超.饮冰室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8.97-102.

   (3)期刊文献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讫页.示例:

   [3]叶舒宪.谁破译了《达•芬奇密码》[J].读书,2005,(1):60-69.

   (4)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N].刊名,出版日期(版次).示例:

   [4]王志东.创造管理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2004-12-25(10).

   (5)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改日期.示例:

   [5]杜正文.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及建设趋向的研究[EB/OL].http:/www.cajcd.cn/pub/wml.txt/980810-2.html,2005-08-16.

   •译文: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及任职机构全称,译成英文,附在文尾。国内作者姓名写出汉语拼音。

   •作者简介:请逐一写出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任职机构全称、职称、联系地址、电话号码、传真及E-mail

   •论文格式:

   标题:宋体小三号

   作者姓名:楷体四号

   作者单位:宋体五号

   摘要:楷体五号

   关键词:楷体五号

   正文:宋体五号

   注释:楷体五号

   参考文献:楷体五号

   作者简介:黑体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