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7日上午,时长60秒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之人物篇”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型电子屏幕首次亮相。片中59位中国人以他们的微笑向美国以及世界诠释“体验中国”的主题。从2009年11月23日起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亚洲频道滚动播出的30秒“中国制造”广告,到新一轮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海外投放,再到新华新闻电视网(CNC)的开播,有论者认为,中国已经进入着力提升软实力的“国家公关”时代。
在这以创造优质国际形象的“国家公关”时代开启之际,中国城市的国际传播主体需求及国家期望也进入高需求、高期望的新阶段,中国城市形象质量的竞争也将从国内标准提升为国际标准。
与此相关,随着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动,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终端的日新月异,国际传播主体开始 变化,新闻信息传播生产方式和传媒格局产生重大变革,这些改变使国际传媒市场出现了融合与平衡的契机,同时也加大了国际传播的差距与失衡,进而催生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于作为刚刚准备进入国际传播行列的中国及中国城市来说这意味着要去面对前所未有现实的挑战。
基于此,浙江大学“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研究院”、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等联合创建“中国杭州?西湖国际传播高峰论坛”。论坛将以突破以往国际传播局限、探索高效优质国际传播方式为研讨重点;以如何让中国及中国城市以杰出的信息品质走向世界为核心议题;集合海内外的专业力量;反思国际传播理论与跨文化传播理论的传统范式;梳理区域与全球传播实践中的新议题;探讨如何在瞬息万变 的国际舆论环境中提高中国的对外传播能力。为未来的十年里让世界以崭新的视角认识中国集智、践行。
论坛计划每两年在杭州举办一届。参与人员包括以下三个领域:
一、 学界:国际、国内相关领域著名学者、研究者。
二、 媒介:国内外宣媒介、海外华文媒体、国外重要媒体。
三、 政府部门:国际、国内主管对外宣传各级官员。
会议时间:
2011年11月
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
承办单位:
浙江大学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研究院
杭州市对外宣传办公室
That’s China(城市漫步全国英文版)
协办单位: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
会议内容:本次会议诚邀学术精英和业界领袖欢聚一堂,共襄盛举,围绕“全球传播与社会变迁”这一中心议题切磋砥砺、碰撞思想,以期推动全球传播研究能够更好地面向数字未来,服务媒介社会。
(一)西湖“全球传播与社会变迁”论坛(1-1天半)
1. 传播与发展;
2. 文化混杂与媒介全球化;
3. 跨国媒介集团与跨文化传播;
4. 国际新闻的生产与流动;
5. 东亚流行文化与电影工业;
6. 全球化时代全球传播的理论范式;
7. 国际传播与全球治理;
8. 全球文化的在地消费;
9. 国家形象及其跨文化传播;
10. 新媒体与全球传播;
11. 中国媒体国际化及其国际影响力;
12. 其他相关议题。
(二)“杭州与世界相遇”——国际传播高端人士论剑杭州(以西湖论剑形式——政府领导人、业界精英与学界精英就国际传播新议题进行高端对话,该对话以事件传播的形式策划、设计。)(半天)
(三)延伸部分:相关部门恳谈会
相关部门与相关媒体可利用会议资源举行小型恳谈会。如中外媒体恳谈会;杭州市政府与境外华文媒体的恳谈会;国内涉外媒体恳谈会等等。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
2011年1月21日
附件1:会议论文摘要及论文提交指南
会议论文摘要格式
1、请在封面页提供论文标题、作者姓名、单位职称、地址电话和电子邮件等信息。在左上角注明“西湖国际传播高峰论坛”
2、请 在第二页提供300字以内的摘要,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结论等实质性内容。关键词5个以内。为方便匿名评审,请勿在第二页提供任何有关作者的信息。
3、摘要提交截止日期:2011年9月1日(格式参见附录)
4、提交方式:请务必以Email附件形式提交电子版,并在主题处注明“全球传播会议投稿-单位-姓名”。
联系人:徐三成 电话 057187951596 邮箱:zjuforum@163.com
5、主办方将组织专家对摘要进行评审,并于2011年9月25日前通知评审结果。
6、参会者请于2011年10月10日前提交论文全文。
7、论坛工作语言为中文和英文,其他语言恕不接受。
8、论坛结束后,将出版论文集,并择优在《中国传媒报告》和《China Media Research》杂志发表。
9、会议不收注册费(会务费)。
附件2:入选后的论文,请参照以下格式提交全文
1、标识:请在首页左上角注明“首届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学术论坛”,宋体五号;
2、论文标题:宋体四号,加黑,居中;
3、作者姓名:宋体小四号,居中;
4、摘要:300字以内,楷体五号;
5、关键词:不超过5个,黑体五号;
6、正文:不超过10000字,宋体五号,注释统一使用脚注,宋体小五号;
7、参考文献:楷体五号;
8、作者单位、职称、联络方式、研究项目:黑体小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