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新公共领域:转型时代的新闻业和新闻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函

2012-09-13 00:00:00

    时间:2012年1月6日-7日

  主办: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伴随新媒体,我们正在目睹一场社会巨变。它既包含了日益渗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全球化,使得在异处的问题也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它也包括了使用新媒体而发展的互动、即时、去中心的传播方式,使得公共领域正在日渐多元、离散和交织。在此场景下,我们正在如何展开并提升我们的公共生活?我们正在建构何种政策制订和执行者、传播从业者与公众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些问题,关涉我们的生活实践和社会的走向,也吸引着学者的视线。我们必须思考由此而引发的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政治问题:大众是否以及如何参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如何促进大众获得他们履行其公民权利所必需的信息?如何激发他们参与公共事务?对于记者和新闻业,围绕新媒体而发生的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新闻业需要或正在发生哪些变化,以在变化的媒体和社会实践条件下,促进广泛、公平、公正的意见表达和倾听?进而言之,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新媒体,以催生一种新兴的新闻业,并使之成为新兴公共领域萌发并生长的契机?在本次会议上,我们将尝试对以上的问题做出一些理论的和经验的探索。

  本次会议诚邀与以上主题相关的学术论文,我们特别希望本次投稿可以阐述下列关键性问题:

  (一) 新闻生产的新媒体模式

  (二) 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组织过程

  (三) 新闻报道的新媒体文本和呈现形态

  (四) 新媒体与公民新闻

  (五) 公民新闻与专业新闻的互动

  (六) 在线新闻与公民性的消长

  (七)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伦理

  (八) 新闻专业主义与新媒体实践

  (九)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职业共同体建构

  (十) 新媒体与网络社会的构成和运作

  (十一) 新媒体与公众的意见表达

  (十二) 新媒体与市民社会组织及动员模式

  (十三) 新媒体与社会资本

  (十四) 公共领域理念引导下的新媒体实践创新

  会议时间:2012年1月6日-7日

  会议地点:广州市大学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截稿日期:请将论文全文于2011年9月30日之前,以电子邮件附件的形式提交会议专用邮箱 newmediaforum@163.com,邮件标题和论文文件名皆遵循“新媒体与新公共领域-单位-姓名”的格式。

  文章要求:

  投稿论文必须没有以任何形式发表过。中英文皆可,正文字数不超过1.5万字。

  欢迎理论阐述和经验研究的论文,也欢迎围绕一个理论议题或一项实践创新的研讨组(panel)。期待论文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据。理论论文要概念清晰、文献运用扎实可靠、论述路径清晰缜密;经验研究论文还要方法描述清晰完整、结果解读有章可循。

  所有论文都必须有不超过150字的中文摘要,有3-5个关键词(中文)。

  所有论文都必须完整、准确地陈列参考文献。概述或介绍文献中的观点或发现必须注明出处,引用文献中的观点和说法必须注明出处和页码。

  评审方法:

  截稿后,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匿名评审,并于2011年11月10日之前向入选者发出正式通知。

  会议构成:

  会议除了有学术研讨会通常设置的学术研究成果的呈现与小组研讨(Panel)之外,还将特别设置“实践创新的展示和评估(Workshop)”。其中“实践创新的展示和评估(Workshop)”将邀请学校或企业,展示其“产品”(如整合专业新闻采制和用户互动的多媒体网络平台),包括设计理念、产品特征、效果评估等。并安排设计者讲述、答问及专家评估。

  联系人:

  李老师

  电邮:newmediaforum@163.com

  电话:020-39332651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

  2011年4月16日

  附:论文格式

  1) 来稿应包括封面、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为便于匿名审阅,正文请勿出现可能透露作者身份的文字。

  2) 封面(第一页):注明论文题目和所有作者的姓名、任职机构、职称、联络地址、电话、电邮等。并在右上角注明 “新媒体与新公共领域国际研讨会投稿论文”。

  3) 摘要和关键词(第2页):中英文论文 摘要均以150字为限;应包括研究问题、目的、方法、发现等。关键词不超过5个。中文使用宋体小四号,英文使用Times New Roman 12。

  4) 正文:标题位置:置中,用黑体字;其余中文使用宋体小四号,英文使用Times New Roman 12;子题位置:靠左对齐;次级子题位置:靠左对齐,以罗马数字(I、II、III、IV ……)标示。中英文论文正文字数上限均为1.5万字。

  5) 注释和参考文献:请使用香港《传播与社会学刊》体例(见本函附件),其他英文范例请参考使用APA格式 。参考文献应包括作者姓名、出版时间、标题、卷/期数、页数、出版地、出版社等。中英文书目并存时,先排中文,后排英文;中文作者(或编者)用全名,以姓氏笔划排序;英文作者(或编者)姓在前,名缩写于后,以字母次序排列。同一作者的著作,按出版年份排列,新作在前,旧作在后。若出自同一年份,在年份后标示abc。参考文献以外必要的注释统一使用脚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