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观察:腾讯阿里红包大战 新华社连发三文批公众号抄袭

2016-02-23 00:00:00

本周新媒体观察聚焦:腾讯、阿里“红包”大战激烈,移动支付格局能否因“红包”而改变?魅族发布“魅蓝”手机,死磕小米存风险,智能生态圈计划体验智慧家居;新款Iphone多数买家来自前Android用户,用户体验愈发重要;新华社连发三文批微信公众号抄袭,腾讯采用技术手段支持原创。

1.“红包大战” 腾讯能否撼动阿里移动支付地位?

离春节还有三周的时间,腾讯和阿里的“红包大战”已经开打。腾讯方面,手机QQ发力,将发出价值30亿元的红包,微信红包的争抢也十分热闹;与此同时,支付宝钱包8.5版近日上线,增加了红包功能,将发放10亿红包,更重要的是该红包功能增加了微信、朋友圈、QQ和QQ空间的分享入口,用户可以将支付宝的钱给自己的微信和QQ好友。不过该入口上线后仅12个小时就被腾讯封杀。腾讯回应:等阿里接入微信支付再谈。红包大战想必将十分激烈。

在微信红包出现之前,支付宝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优势很大,以至于几乎没有对手。不论是线上充值、转账、余额宝等,还是线下餐饮、打车、医院挂号等等,支付宝涵盖了众多的支付场景,然而去年微信上线红包功能,“抢红包”迅速吸引了众多用户,让支付宝措手不及,马云更是形容微信红包是“偷袭珍珠港”。

红包对于腾讯和阿里来说都十分重要。腾讯的强项在社交,长期以来在电商方面乏力,支付端也较弱,社交又不能支撑其商业闭环;阿里的强项在电商,短板在人与人的关系链,红包带来的强关系链正是阿里所需,可以说红包补足了双方各自的短板。“红包大战”实际上就是移动支付大战。

但是从目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占据的市场份额来看,前者远远高于后者,红包话题虽然火热,但真正带给腾讯的实际价值有限。有业内人士分析其原因,或许在于红包本身并未将用户、支付和线上线下支付场景紧密联系起来,形式过于拘泥于红包本身。如此看来,未来若是要在移动支付大战中占据鳌头,首先要赋予包括红包在内的移动支付功能本身更多的意义和用途,让其应用范围更加广阔。

2.魅族发布“魅蓝”手机 公布智能家居战略

1月28日,魅族在北京举行“魅蓝新品?智能生态圈发布会”,同时Flyme4.2版本、魅蓝Note电信版和屏幕为5英寸的低价新品魅蓝手机同时亮相。

此次发布的新品魅蓝手机似乎延续了魅族近来死磕小米的策略。699元的价格跟1月小米发布的红米2价格一致,此外据魅族科技总裁白永祥说,魅蓝的屏幕是5英寸,比红米2的4.7英寸更大;CPU性能据比红米2提升25%;GPU性能提升40%;安兔兔跑分为31033,超过红米2的20592分等。

当前魅族还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品牌,死磕小米存在较大的风险和变数。互联网品牌若走高性价比的路子,要想成功必须要求达到一定规模,出货量要迅速放大。目前小米和华为占据国内主导市场,出货量一年数千万台,魅族去年出货量在五百万台左右,未来几个月,若魅族市场销量走高,则能够从小众品牌走向大众市场,销量没有上去,死磕小米就会带来库存风险。

此次发布会还有一个看点就是魅族的智能生态圈计划。魅族在其系统中内置LifeKit智能家居平台,为各大厂商的智能硬件提供系统级别的支持,试图建立智能家居生态圈。

这实际上就是物联网。魅族将携手海尔、阿里巴巴共同研发。海尔成为魅族智能家电的合作伙伴,阿里为魅族提供云平台等服务。目前公布的合作产品包括199元的Fyfit智能体重秤、119元的X-Light智能灯泡。未来基于云平台和大数据,智能设备可以根据智能信息来打开、关闭家中电器,做到真正的“无操作”智慧家居体验。

3.新款Iphone多数买家来自前Android用户 用户体验愈发重要

近日苹果CEO库克称,在新款iPhone的销售量中,仅有“不到15%”来自于原本就使用iPhone的用户更新换代,而“大多数”都是来自于此前使用Android智能手机的用户。

据媒体报道,研究公司Canalys称,上一财季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卖出的智能手机数量比其他任何公司都要多。在此前的一个季度中,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上仅占9%份额,是排名第六的智能手机厂商;而现在其市场份额已经上升至17%,环比增长近一倍。

长期以来安卓手机占据市场最主要的份额,因为安卓手机性价比高。国内小米、魅族等不断推出高配置、低价格的产品,目前确实拥有很大的市场。但是安卓系统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配置虽高,但开放的系统会带来很多垃圾,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手机运行速度也不断降低,从而直接降低了用户体验。当用户体验不断降低,价格就不会成为用户追求的最重要的因素,性价比对用户的吸引力就会不断下降,用户宁愿多花一点钱,购买更好的产品。从这点看,国内部分厂商埋头走高性价比的路,未来似乎不那么乐观。

互联网思维目前虽然没有标准的定义,但是互联网思维里十分重视用户体验。好的产品带来优质的用户体验,即使短期内价格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但从长远看,有利于其自身的生存;相反用户体验存在明显缺陷的产品,短时间内用户因其价格优势而购买,但当用户不再将价格因素放在首位考虑时,用户流失即是必然。苹果的用户现状值得互联网企业深思。

4.新华社连发三文批微信公众号抄袭 腾讯积极回应

2月1日新华社连发三文,批评微信公众号抄袭问题。《微信公众号:“1人原创,99人抄袭” 缘只为抄成“大号”挣钞票?》、《原创者:面对“李鬼”,只能一声叹息》和《微信,你真的拿“抄袭”没办法?》三篇文章探讨分析了微信公众号抄袭现状,抄袭行为猖獗的原因以及微信应承担的责任。很快,微信回应:微信公众平台推原创保护机制,向抄袭亮剑。

微信公众号抄袭问题严重的原因是复杂的,影响也是恶劣的。首先微信公众号内容是定向传播,只有订阅了才能看到相关内容,私密性很强,很多人包括被侵权的作者自己通常都不知晓,更不要说维权,这必然导致侵权者肆无忌惮;其次即使作者知晓,维权成本很高,正如文章所言,“举证难、处理慢、删除少、惩罚轻,这‘四座大山’慢慢让举报者认清了现实。再加上高昂的协调和申诉成本,投诉维权变成一件性价比很低的事情。”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即巨大的利益诱惑。用户的浏览和点击给该公众号本身带来大量流量,广告纷至沓来,面对巨大利益,即使公众号败诉受到惩罚,对它们来说也值得铤而走险。这些原因导致公众号抄袭成风,严重打击了原创作者的积极性,从长远来看不仅不利于鼓励原创,还会葬送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前景。

治理公众号侵犯版权也十分复杂,不是某一方能解决的。微信目前平台很大,面对海量的信息和举报,认定侵权和及时处理举报存在一定困难。从微信发布的回应看,微信采用技术手段,上线“原创声明”功能,为原创文章自动注明出处。同时也正如微信自身所言,“面对整个互联网环境的抄袭现象,我们需要更多原创者、用户的积极举证和参与,公众账号运营者的自律规范,全行业一起携手努力,净化互联网不良风气,维护平台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