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新媒体观察聚焦:互联网企业春节血拼:除夕红包大决战互联网企业激烈抢夺移动支付市场。大众点评、美团猫眼、格瓦拉等电影O2O平台分别推出各种9.9元、19.9元特价电影票争抢票房;移动互联网发展势头强劲:微信拜年、红包拜年让短信业务黯然失色。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已经于去年底超越PC端。
一、互联网企业除夕红包大决战,移动支付市场争夺激烈
今年除夕夜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不是央视春晚的节目,而是几个互联网企业的红包大决战。经过一段时间的抢红包预热,除夕当晚的红包大战十分激烈,据腾讯公布的数据显示,春晚直播期间,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达到110亿次,峰值达到每分钟8.1亿次,除夕当日微信红包收发总量10.1亿次;阿里系也不甘示弱,支付宝从20点到24点五个整点,以“捉红包”形式投放1亿元现金红包。在0:19分用户通过支付宝中文口令“我”,抢夺一百万个红包,最高达到4999元;新浪微博成立“红包纵队”,在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1点的每个整点送出现金红包,总额达到1亿元。
春节红包大战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企业自我营销,提升知名度的重要手段。红包的推出增加了用户的活跃度,使这些第三方支付工具能大量而快速地“吸粉”,提升用户粘度。腾讯系和阿里系的红包大战背后是移动支付大战,目的在争夺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之前抢红包似乎过于拘泥于红包本身,并未将用户、支付和线上线下支付场景紧密联系起来,但此次微信抢红包全部通过摇一摇完成,摇一摇的动作与地理位置和消费场景能够紧密结合,或许可能成为新的O2O的流量入口。
虽然红包总量多,总额巨大,但对于多数个体用户来说红包数量少、份额小,此时如果用户“手都摇断了还没摇到一个”,或者输入“口令”后一直排队,轮到自己时又抢完了,用户会感到被“耍”,必然降低用户参与的积极性。任何时候,互联网企业的营销都要重视用户体验,只顾表面的数据风光,忽略背后隐藏的危机,最终还是会被用户抛弃。
二、春节电影O2O大战,烧钱只是权宜之计
今年春节期间的电影票补贴大战虽然比不上抢红包,但也十分火爆。大众点评、美团猫眼、百度电影、微信、格瓦拉等电影O2O平台分别推出各种9.9元、19.9元特价电影票争抢票房。以大众点评为例,全国半数以上的电影场次都可以享受9.9元票价,另一半场次可以给到用户30元以上的补贴优惠。美团猫眼用户用手机客户端购票,能够享受到春节特惠的19元票价。
互联网企业对电影行业的冲击很大,原先话语权掌握在各地影院院线,如今垂直手机购票应用等不断改变着观影人群的购票习惯。互联网企业的低票价也让影院不断推出各种优惠措施,降低办卡门槛,提高会员待遇。可以说互联网企业几乎要“逼疯”电影行业。
这些互联网公司通过砸钱把用户和平台紧密结合,让用户享受到低价电影票,这是一种吸引用户的办法,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门槛很低,当大家都这么做时,价格战对自身和行业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
新媒体的价值不能仅仅是线上销售渠道,应该深入电影行业的多个环节。百度将搜索和在线选座结合起来,使得决策和交易在一个平台上完成。影院周边吃喝玩乐也是重要的增值点,大众点评与《匆匆那年》的合作并未偏重票房,低价电影票结合影院周边的吃喝玩乐等增值活动同时推出。美团猫眼还成为了电影《心花路放》的联合出品人,向电影产业链上游发力。总而言之,新媒体涉足电影行业,光靠烧钱没有未来,需探索更多与行业各环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深入。
三、除夕短信量下降超三成,社交媒体成拜年新宠
据媒体报道,中国电信的数据显示,除夕短信峰值业务量与去年同比下降31.97%,中国联通除夕当天的短信业务量为10.7亿条,同比也有所下滑;中国移动暂未除夕短信业务量,但从2012年移动短信发送量达到8973.1亿条后,一直在走下坡路。同时根据工信部相关数据统计,去年春节放假期间,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累计达到182.1亿条,同比下降42%,首次出现大幅度下滑。从目前两大运营商表现看,今年短信业务量下滑已毋庸置疑。
短信业务量的下滑或许让运营商很头疼,但任何业务都不可能永远长青,更何况数据业务让运营商安慰不少。据媒体报道,中国移动除夕全天数据流量5198TB,同比增177%;中国电信C网数据峰值业务量同比增20.55%;中国联通数据流量当日总量为1618TB,同比增幅也不少。
数据流量增长主要是因为人们使用社交媒体相互拜年。微信等社交软件成为了拜年的重要工具,以往短信因拥堵而延迟的情况出现在了微信上,有些地区因网络拥堵,微信信息延迟情况出现不止一次。今年还有更多的人使用微信红包拜年,红包或许金额不大,但数字吉利,导致地上掉一百元都不捡,却抢几毛钱的红包不亦乐乎。
社交媒体冲击着传统的运营商,让其业务也在不断适应新的时代变化,例如中国移动计划推出融合通信业务,这对于用户是有利的。但对于有评论说短信拜年方式将退出历史舞台,这个结论或许武断,原先因为运营商垄断,短信业务才如此高涨,如今人们选择渠道更多,运营商的短信业务只是回到了较为合适的位置,用户会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方式,毕竟流量不是万能的。
四、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超PC端
新华社2月21日报道称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已经于2014年底超越PC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止去年底,我国即时通信的总体使用率为90.6%,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为91.2%,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5.88亿,手机即时通信网民数为5.08亿。
即时通信是互联网的基础应用,具有语音聊天、视频聊天等功能,因与网民生活工作贴近,长期以来即时通信的使用率很高。如今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超过PC端,也是必然。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不断降低的价格吸引着移动网民不断增加,这为手机即时通信使用提供了硬件基础;无线网络的广泛存在和运营商流量套餐的不断优惠,让移动互联网下手机实时在线成为可能,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够通过手机即时通信软件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较PC端更加方便。未来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会远远超越PC端的使用率。
即时通信工具除了基本的文字、语音、视频聊天功能外,未来会有更多的发展方向。以腾讯QQ为例,今年QQ红包就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参与抢红包活动。QQ空间信息流式的广告也是腾讯的盈利点。也就说广告和支付等业务都会成为即时通信未来的方向。在不愁其未来发展的情况下,留住老用户和吸引新用户就是这些互联网企业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