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5日下午,我院成功举办了智能新闻传播系列前沿讲座,特邀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副院长周葆华老师作为主讲嘉宾,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教学中的应用》的精彩分享。此次活动旨在深入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如何革新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教学模式、内容创作及实践应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创新能力。讲座由我院新闻传播系副主任徐志武老师担任主持人。
从2012年举办数据新闻系列讲座,到2013-2014年间开设全国首批数据分析与信息可视化课程,再到近年来聚焦计算传播学及AI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周葆华老师始终走在教学改革的前沿。而本次讲座则主要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教学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从生成式AI融入教学的建设背景以及生成式AI融入教学的实践探索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享与答疑。
周葆华老师首先指出,面对快速变化的媒体环境与技术革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培养未来媒体人才的需求。他强调,通过跨学科融合,将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合,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为此,周老师分享了其在“知行融合”理念下的教学探索,他通过《宝贝回家:7万条数据解读儿童拐卖与遗弃》、《“方寸中国”:小小邮票折射国家发展变迁》、《城市夜班公交改革促进社会治理》等多个案例成果展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应用与学生实践的可用性与重要性,也进一步展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培养学生在社会洞察等方面能力的重大意义。
随后,周葆华老师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教学中的应用,分别是内容(Content)、方法(Computation)、价值(Critique)、连接(Connection)。周葆华老师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学探索,应当是以整个大数据的教学为基础、再进一步深度围绕生成式AI的发展来进行的。
在内容层面,周葆华老师从如何运用生成式AI来制作技术科普及日常生活的内容报道、AI所带来的伦理法规问题详细展开介绍。周老师表示,生成式AI可以作为内容生产的一个题材,通过报道和分析生成式AI的发展、应用及其影响,可以让学生和社会更好地了解这一新兴领域。
在方法层面,周葆华老师主要介绍了内容编码、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可视化及AI辅助代码这几种方法在教学和研究中的应用。周老师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存在能够辅助课堂教学乃至各类学术研究,进而优化各类教学过程与研究过程。
在价值层面,周葆华老师强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高度重视生成式AI所存在的价值观的必要性,其中尤其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成式AI所产出的内容是否存在社会偏见。在此基础上,周老师进一步讨论了AI生成的内容中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国家刻板印象等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审计和检验来发现这些问题。
在连接层面,周葆华老师主要针对人与机器的关系展开介绍,他强调学生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去思考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周老师以《人机之恋》为案例介绍了如何去评估思考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评价GAI对科学文献的评价能力”这一案例来进一步讨论人类该如何更好促进人与机器之间的有效连接。
最后,周葆华老师总结提出,培养学生对生成式AI的运用能力,既是要增加学生对生成式AI技术的全方面了解,也要提高学生运用生成式AI来为自身任务所服务的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生成式AI的本质及其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还要让学生清晰地确定人类跟机器之间的边界以更好地提升人类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
讲座尾声,师生们积极向周葆华老师提问,围绕生成式AI的课堂实际应用、课堂实施困境、学术研究前景等方向展开了深入交流。周葆华老师坦诚分享见解,为师生带来了宝贵指导与启迪。
本次讲座不仅为师生们打开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教育中的新视野,还激发了大家对技术革新与教学模式融合的深度思考。周葆华教授的精彩分享与深入交流,不仅为学院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向,更为培养适应未来媒体生态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撰稿:陈柳彤
初审:张慧、庞筱欢
复审:冯梦瑶
终审:赵红全、刘兢